- 张立群;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等特点,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是构建先发优势、形成持续强大创新能力的根基”。因此,要下大力气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推动国家综合实力高质量发展,助力世界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我谈一谈应用基础研究“如何凝练科学问题”“如何强化资助”“如何组织攻关”三大核心问题,加快推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2025年04期 v.39 670-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卢柯;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为进一步优化项目评审机制,激励原创性成果的产出,同时完善新技术“从0到1”的突破机制,笔者结合以往实践经验,对应用基础研究的资助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025年04期 v.39 672-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段宝岩;
<正>1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关系基础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科学的本质,从而产生新知识、新原理,发现新规律。诸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学科主要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则侧重于解决工程科技中的工程科学问题,并且在工程应用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如建立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非线性因素对性能的影响机理等从而推动工程实践。因此,应用基础研究既要“刀下见菜”,解决问题,又要聚焦工程应用,提炼学术问题。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等等这些学科从事的主要是应用基础研究。
2025年04期 v.39 67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 李言荣;
<正>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众所周知,大学的使命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支撑和引领,大学的本质属性是人才培养和创造知识,越是高水平大学,其创造知识的作用就越大,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支撑和科技成果。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大学的科技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025年04期 v.39 67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叶玉江;
<正>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对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提出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加强基础研究要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为创新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技术源头供给”。
2025年04期 v.39 679-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管晓宏;
<正>“卡脖子”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为的学科分割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在某些关键方向上,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薄弱导致了技术瓶颈。要突破这些难题,产学研合作以及教育与科研管理的改革是根本手段。许多应用基础研究需要企业出题和评价,因此,果断采取改革举措,改革项目布局和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025年04期 v.39 681-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 俞建勇;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强化基础研究要求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
2025年04期 v.39 683-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