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

朱 波  石 嵘  姚 刚  张 旭  陈孝平  王红阳

摘要:当今世界正进入大科学时代,肿瘤研究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以知识探索为导向的研究范式限制了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有效转化。为提升肿瘤科研转化效率,提升我国肿瘤防治综合实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功举办了双清论坛“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此次论坛深刻剖析了肿瘤预防、诊断、治疗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核心难题,并深入探讨了“肿瘤研究新范式”的核心内涵与显著特征。本文旨在总结论坛达成的共识,概述肿瘤防治的现状、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传统范式的局限性以及新范式的内涵特征,为推动我国肿瘤研究高质量发展和科学基金前瞻布局提供理论支撑。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202-13.pdf

肿瘤临床科学研究新范式

樊 嘉  高 强  董良庆

摘要:伴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肿瘤学的科研范式的转变引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突破,数据驱动型科研方法已经成为推动肿瘤研究的核心力量,从传统的还原论思维到如今的多维度组学数据分析和高通量靶点筛选验证,正迎来类似历史性转折。尤其是在肝癌诊治领域,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了肝癌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演化协同促进的“双轨驱动”新科学范式的发展,并在早期筛查、新治疗靶点挖掘以及个体化诊治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新的临床科研范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肿瘤学的前沿,助力突破了传统科研范式的局限,为肿瘤诊疗开辟了创新路径。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4-23.pdf

肿瘤治疗中的科学困境与精准治疗未来路径探讨

贾罄竹  金 铮  朱 波

摘要:肿瘤治疗领域始终保持着理念与技术的持续革新。然而,当前肿瘤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精准治疗尚未实现、获得性耐药难以规避、联合治疗方案及治疗时序仍需优化、系统化管理不足以及疗效评估和后续治疗选择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应对这些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三大方向:深入解析肿瘤生物学特征,发现新靶点并研发新药;从异质性、演化性、可塑性和系统性角度精准描述肿瘤演变规律;基于这些特征和规律,优化药物设计、治疗时序和联合方案。本文旨在剖析当前肿瘤治疗的主要困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炼临床治疗困境背后的科学问题,提出“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以期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融合与转化。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2024-33.pdf

重新认识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陈大卫  尚士洁  于金明

摘 要: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凭借其高效、精准、相对安全的特点,已经成为了现代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重新定位。其通过与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方法协同应用,能够实现多重治疗目标,包括根治疾病、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因此,全面了解放疗的发展历程、作用原理、技术革新、协同治疗方式及未来发展前景,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肿瘤治疗手段,提升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2034-49.pdf

肿瘤外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张 旭  顾良友  贾通宇

摘要:近年来,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5G 通信和分子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推动了肿瘤外科学向远程化、精准化和智能化迈进。远程手术技术有望实现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基于CRISPR/Cas9的“分子手术刀”则为基因层面的精准干预打开了新局面;AI在术前影像分析、手术路径规划及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提升了个性化治疗水平。然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技术推广难以及伦理法律问题,仍是肿瘤外科学面临的挑战。展望未来,肿瘤外科学将在可解释性AI、多模态成像和自主手术等新技术驱动下,进一步提升精准性与智能化水平,推动整体治疗模式的革新,最终为患者带来更高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50-59.pdf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及前沿方向

梅文通  王雪莹  邢晓芳  季加孚

摘 要:免疫治疗的出现标志着肿瘤治疗领域的深刻变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免疫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多种肿瘤的一线治疗方案。与此同时,过继性细胞疗法、多靶点联合治疗、肿瘤疫苗等创新技术不断推动着该领域的发展。然而,由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复杂性及免疫逃逸机制的多样性,现有疗法仍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多个关键方向,包括发掘新的免疫治疗增效靶点和免疫检查点、研发更高效的细胞免疫治疗体系、优化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旨在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向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免疫治疗的进展,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潜力与发展机遇,以期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持续创新与临床应用提供启示。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60-69.pdf

肿瘤治疗的全周期管理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郭菲菲  崔久嵬

摘 要: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背景下,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肿瘤健康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聚焦肿瘤的全周期管理新模式,结合不断革新的肿瘤治疗手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系统探讨肿瘤治疗全周期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尝试为完善肿瘤健康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70-79.pdf

肿瘤早筛早诊与监测标志物

王玉珏  聂 萌  徐依朋  莫子贤  胡泽平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肿瘤标志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科学与临床价值,重点回顾了基因、蛋白和代谢标志物在早筛、早诊和监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其在肿瘤发生与进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应用潜力。同时,本文深入分析了肿瘤标志物研究未来5~10年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建议在建立标准化临床大队列、利用新技术开发高特异性标志物,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组学数据深度整合与挖掘等方面实现关键突破。通过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的协同推进,肿瘤标志物研究有望在未来为精准医学和肿瘤临床管理提供新动力,为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长期健康管理带来切实益处。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80-90.pdf

我国抗肿瘤药物研发现状与展望

黄 敏  耿美玉

摘 要: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373期双清论坛“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会议内容,本文总结了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包括近十年来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取得的显著成果以及当前领域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有望催生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进一步取得原创突破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起到指导作用。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91-98.pdf

多组学助力肿瘤诊疗靶点发现

邱辛瑶  杨 帅  周 涛  王红阳  陈 磊

摘 要:多组学联合分析不仅能提高肿瘤靶点发现的精准性,还为肿瘤的个性化诊疗提供了新的机遇。本综述旨在探讨多组学技术在肿瘤靶点发现中的应用。首先,我们将概述现阶段有代表性的多种组学技术;其次,归纳多组学联合的研究策略;之后,简述多组学整合的临床转化进展;最后,探讨未来多组学在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与挑战。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99-110.pdf

肿瘤新药的临床前评价模型现状与展望

张 伟  王 晨  江 涛

摘 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临床前评价模型,包括患者来源细胞系、患者来源类器官、细胞系来源异种移植物、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物、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以及基因工程化小鼠。患者来源细胞系是最基础的模型,广泛用于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类器官模型则通过三维结构更好地模拟肿瘤微环境;患者来源异种移植物在个性化治疗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源化免疫系统小鼠是免疫疗法研究的重要工具;而基因工程化小鼠通过精确的基因操作,模拟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势与局限性,展望了技术进步对临床前评价模型的影响。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11-121.pdf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变革与创新

马培文  韩彦杰  李 宁

摘 要:面对我国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领域的新需求、新变革和新挑战,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科学领域科学基金资助效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是科学基金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之一。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变革趋势、创新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进一步讨论了创新药物临床的早期概念验证、机制转化、评价方法及体系建设等重要问题;并对科学基金支持临床研究转化创新驱动研究提供相关建议。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20122-131.pdf

学科交叉推动肿瘤诊疗技术变革

张万广  陈孝平

摘要:本综述将从基因诊断、基因编辑和肿瘤精准治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机器人外科手术、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微环境等方面阐述肿瘤诊疗的变革过程。依托学科优势并结合新兴技术是响应学科交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学科交叉肿瘤诊疗新范式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32-143.pdf

基因编辑在肿瘤相关动物模型构建和CART治疗中的应用

李大力  朱一凡  国昊哲

摘 要:基于第373期双清论坛“临床问题驱动的肿瘤研究新范式”会议内容,本文列举了基因编辑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肿瘤相关动物模型的构建以及基因编辑对这一领域所发挥的促进作用,并概述了其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起历经多次革新,从早期的巨型核酸酶、锌指核酸酶(ZFN)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核酸酶(TALEN),逐步发展为以CRISPR-Cas系统为核心的各类编辑工具。通过CRISPR系统可以实现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肿瘤治疗靶点的筛选。另外,基因编辑技术显著推动了CART疗法的优化,通过敲除特定基因,能够增强CART 疗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通用性。综上,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模型构建及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44-152.pdf

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

肖文铉  赵 珅  江一舟

摘 要:本综述通过描述肿瘤大数据的特征,包括多组学数据(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等)和多模态数据(如临床、影像、病理等),探讨肿瘤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同时,分析现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如数据标准化程度不足、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技术瓶颈、模型可解释性有限以及临床验证的缺乏等问题,并初步探讨可能的解决方向。最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在肿瘤诊疗中构建专用大模型、实现多维数据融合以及设计个体化需求驱动的精准管理策略的重要性。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53-161.pdf

肿瘤生物标志物高灵敏组学检测技术

乔思圆  程 林  韩 达

摘 要:肿瘤生物标志物是一类由肿瘤细胞或宿主对肿瘤反应产生的物质。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等检测方法相比,基于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技术展现出低侵入性、高便利性等优势,在临床肿瘤诊断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高灵敏的检测技术使得体液中的肿瘤生物标志物能够被静态检测和动态监测,这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肿瘤微环境变化的理解,也为癌症的早期诊断、进展监测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信息。本文旨在从组学视角对肿瘤生物标志物的高敏感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探讨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价值。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62-173.pdf

从数据到机制:医数交叉驱动肿瘤精准诊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孙端辰  韩仁敏  马成林  段贸腾  王 斐  刘丙强

摘要:本文系统综述了医数交叉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数学模型在肿瘤诊断、治疗及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解析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深入展望医数交叉在机制导向的数学模型构建、数字生命和虚拟健康等领域的创新潜力与应用前景。通过数学模型的精准构建与应用,实现从“数据关联”向“机制解析”的迈进,医数交叉将为肿瘤预防和诊疗提供突破性解决方案,推动医学的高效化、精准化、智能化变革。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74-184.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临床及转化研究资助概况与未来展望

姚 刚  岑 栋  王 斐  邢晓芳  肖 毅  石 嵘

摘 要: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在深入研判肿瘤学科发展趋势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调整设立了以科学问题为导向的肿瘤学(H18)新代码体系,其中H1801—H1811申请代码资助肿瘤基础研究,H1812—H1826申请代码资助肿瘤临床及转化研究。本文就2021—2024年肿瘤临床及转化研究方向面上类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旨在了解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资助现状、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5//202501-185-192.pdf


访问量:17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