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切实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能力

    侯增谦;

    <正>人类文明史本身就是与疾病和灾难斗争的历史,也是科技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健康不仅影响个人福祉,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新春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部署下,管理科学部迅速启动"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围绕疫情预警与防控、卫生体系与治理、

    2020年06期 v.34 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疫情预警与防控

  • 某综合医院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处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探索实践

    刘温文;姜雪;孔菲;乔杰;

    本文运用危机管理理论系统梳理了某代表性三甲综合医院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的举措,详细阐释了在危机管理理论指导下,如何以缩减风险危害为核心,在准备、反应和恢复等各个阶段开展重点工作落实应对难点;归纳总结了如何在危机处置中把握机遇、理顺管理流程和进行探索创新的经验;提出应实现信息共享,发挥"医联体"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积极作用,以使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时更加从容有序。本文对在明确防疫原则和总体思想前提下,指导医院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及全面施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34 662-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 基于人口流动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分析

    贾建民;袁韵;贾轼;

    本文报告我们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冠专项项目的研究进展,其主要结果已发表在Nature(Jia等人[1])期刊,同时也报告一些相关的扩展分析。首先,基于在疫情爆发前武汉输入到全国各地的人口数量,建立了时空基准风险模型,成功地预测和解释了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为了在新冠疫情初期对不同地区的疫情风险进行评估,我们发展了一个社区传播风险指数以及风险探测的一套工具,而传播风险是根据实际确诊人数偏离基准模型预测的显著程度来测量的。这一指数可用于疫情预警系统,来辨识和追踪那些具有高传播风险的地区。最后,我们用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评估各种人口流动风险源的异质性,检验他们对新冠疫情传播的相对贡献大小,包括比较武汉居民与非武汉居民、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等对疫情传播的影响。

    2020年06期 v.34 667-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 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性特征与分析研判

    曹志冬;曾大军;张清鹏;王月娇;

    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近百年来人类面临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在这场遭遇战中,课题组自疫情初期就参与了科技抗疫工作。本文论述了疫情传播流行的复杂性特征,概要阐述了课题组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应急保障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新冠肺炎传播特征与危害性评估、武汉"封城"前爆发规模及流向全国各地数量预测、国外疫情形势分析及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分析研判。

    2020年06期 v.34 675-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5K]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疗物资供应问题及对策

    杜丽敬;夏翔;应焕钦;祁超;王红卫;

    基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疗物资的稀缺性、时效性与不可替代性等特点,通过对武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医疗物资保障工作进行回顾,本文提出了医疗物资需求难以预测、市场主导的供给机制失灵与社会捐赠医疗物资供需难以及时对接三个主要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医疗物资供给模式,并提出了医疗物资需求预测、转扩产政策和捐赠物资供需匹配等方面的研究前沿,最终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20年06期 v.34 683-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卫生体系与治理

  • 突发事件协同研判行为研究: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

    吕孝礼;付帅泽;朱宪;薛澜;

    突发事件协同研判指不同主体对突发事件形成共同认识的过程。新冠肺炎疫情及我国近年来发生的若干突发事件均暴露出我国在跨层级协同研判、专家参与协同研判、跨部门协同研判等方面的短板。本文回顾了心理学、组织研究等领域协同研判研究的进展,梳理了影响突发事件协同研判的个体、组织内、组织间等不同层次的因素,以及研判理论在身体、情绪、物理环境等方面的新进展。基于已有文献和多方获取的经验材料凝练出该领域的关键研究议题,包括一线工作人员风险感知与研判行为研究、专家分布式知识综合研判行为研究、跨部门协同研判行为研究、信息载体对研判行为影响研究等。在研究方法上,可加大对多模态分析技术等新兴方法的使用。

    2020年06期 v.34 693-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 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的融合协同:理论机制与案例分析

    王俊;朱静敏;王雪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诸多不足。建立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医保体系的融合与协同机制,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本文基于"协同"治理与"整合"治理框架,首先设计了促进医防融合与防保融合的理论机制;然后选取两个典型案例,对融合协同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融合协同的政策建议。

    2020年06期 v.34 703-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的国际比对和核心能力建设

    邓青;高扬;王辰阳;张辉;

    针对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各国采取了不同的防控策略,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并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提高了我国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本文从人类社会行为的深层次精神和文化层面出发,提出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由里及表的多层次系统,分别是价值观—信仰、规则、体制—防疫措施—城市系统运行与治理。在该系统框架的基础上,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进行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策略的国际比对,包括定性比对和基于相似度评估的定量比对,分析比较了各国防控措施的差异性,为我国的疫情防控提供借鉴,也为世界范围内的联防联控奠定基础。

    2020年06期 v.34 712-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1K]

经济影响与对策

  • “常态化防疫”阶段我国经济现状与基于科技的应对之策

    田轩;陈卓;刘碧波;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主要经济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政府的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最快地控制了疫情。但是,全球疫情的蔓延使得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常态化防疫"和海外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考验。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包括企业活动、消费、进出口贸易等)的影响;同时讨论我国以大数据、移动网络、物流基础设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对防疫背景下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从科技助力精细化防疫、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优化科研资源和人才培养以及国际舆情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20年06期 v.34 719-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投资风险的影响分析

    李志慧;齐麟;邓祥征;陈中飞;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能源投资重点区域,定量化评估我国在沿线国家能源投资风险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其影响,对我国能源投资布局优化以应对突发事件冲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评价了2000—2018年我国在沿线国家的能源投资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关联分析从疫情影响能源投资风险变动及疫情因子与风险关联度的角度解析了疫情对能源投资风险的关联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投资风险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轻度和中度风险区国家主要分布于南亚、东盟、独联体和西亚区域的经济增速较快或资源禀赋较好的国家,较高和高度风险区国家主要分布于西亚、中亚和东盟部分地区。叠加疫情因素后,沿线国家能源投资风险排名呈现变动,南亚、东盟以及西亚部分国家受疫情影响较重导致风险排名上升,中亚部分国家排名下降,部分东盟国家如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能源投资风险及叠加疫情因素后风险排名均较低。从疫情相关因素与能源投资风险关联度来看,人口密度高、人口流动大及公共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更易受疫情影响,能源贸易量的削减将会导致投资风险的上升。结合评价结果,在现有合作条件和疫情影响下,未来能源战略部署中建议重点考虑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蒙古和沙特阿拉伯等能源较为丰富、能源合作基础好且受疫情影响相对较轻的国家。

    2020年06期 v.34 728-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1K]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转移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建议

    鲍勤;张珣;魏云捷;孙玉莹;祝坤福;高翔;杨翠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对我国外贸和跨境投资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和结构的影响,阐述了疫情从外部需求、外贸主体和贸易条件三个方面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挑战,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模型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国际经济形势和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执行状况等设定两种不同情景,并分别分析和预测了2020年下半年我国的进出口形势,进而就疫情对我国产业外移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进行分析,展望了美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重构对我国产业转移的挑战,并提出以开放稳外贸、以扶持畅循环、以改革稳外资、以科技降风险等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推进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2020年06期 v.34 740-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阶段性报告

    李涵;吴雨;邱伟松;甘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课题组于2020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中小微企业为对象的首轮调查。结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心前期开展的其他企业调查,课题组分析了新型肺炎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总结了企业受疫情影响的经验事实。我们发现在疫情发生后,企业经营普遍受到了负面冲击,主要表现在营业收入下降,生产成本上升,部分企业退出市场。但我们也发现,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帮扶政策正在发挥作用。与疫情爆发之初相比,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好转,悲观预期在下降,对政府扶持政策的满意度较高。报告还发现了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与现有扶持政策的不足,并据此提出了意见建议。未来课题组还将开展多轮调查,动态追踪疫情后的企业经营状况。

    2020年06期 v.34 747-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7K]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链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关键产业链的初步分析

    姜佳彤;张蒙;黄颖斐;钟晓娜;裴建锁;

    中央提出"六稳"和"六保"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其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1997年至2015年区分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表,界定出中国近二十年来六条关键产业链为纺织业、通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工业以及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链的长短期影响。从疫情常态化来看,数字技术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稳固国内产业链的同时,理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链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数字技术贯穿产业链发展的各环节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从而,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力,稳步实现高效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020年06期 v.34 760-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5K]

社会治理与舆情

  • 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感知演化与防护性行为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魏玖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风险感知的波动与防护性措施选择是公众应对不确定情景的一种合理反应。过高的风险感知将导致公众采取过度的防护性措施,而较低的风险感知又会降低个体的防护意识,如忽视病毒的传染性或者危害性,不愿意采取防护措施等。因此,准确评估公众风险感知的状态对于提高疫情防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的研究表明,疫情信息及其扩散过程、风险应对组织的社会接受度与风险责任归因等方面会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变化;疫情风险感知、个体特征、信息沟通、政府措施等方面都会影响到公众防护性措施的采取与遵从性。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应该突出问题与需求导向,重点识别与分析公众风险感知与防护性措施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化模式,并据此提出提升公众防护性措施遵从性的政策建议。

    2020年06期 v.34 776-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1K]
  • 区块链舆情存证方案设计及应用挑战

    刘峰;杨杰;李志斌;齐佳音;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仅带来了损害身体健康的病毒,也滋生了舆情空间的信息"病毒"。如何通过技术方案来应对极端重大突发事件下的信息"病毒"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研究面向舆情存证的三个难点:技术层面的信息与隐私安全、法理层面的合法性、运行层面的合理性,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设计思路:融入零知识证明技术来解决公众数据隐私性问题、构建匹配舆情存证逻辑的智能合约来解决技术落地的法理性问题以及设计差分授权模式来解决决策业务的合理性问题。鉴于舆情存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本研究也对舆情存证系统实践中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问题进行论述。新冠肺炎疫情必将过去,但是由此引发的极端重大突发事件下的信息"病毒"治理才刚刚开始,本研究只是抛砖引玉,以启发更多的学者来思考。

    2020年06期 v.34 786-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公众风险沟通满意度:信息需求、渠道偏好、媒介信任与情绪的影响

    牛金玉;陈超亿;宁良文;张鹏;毕雪晶;吴群红;郝艳华;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影响公众对风险沟通效果评价及满意度的因素,为改善风险沟通效果提供政策建议。调查采用问卷星样本服务平台,于2020年1月21日至2月22日开展了网络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 818份。研究显示公众对风险沟通总体满意度较高,表现出很高的信息遵从行为。沟通满意度在不同特征群体中存在差异,在知识群体中存在"满意度落差"现象。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社区传播在风险沟通中仍然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发挥新媒体的良性作用需要公众具备媒介素养,公众的主观信息需求、情绪状态以及政府权威信息的公信力对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研究提示,风险沟通应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针对全媒体时代存在的信息竞争与阻滞并存现象,应充分发挥多元媒介渠道的各自优势,采取针对性的沟通策略,持续提升公众风险沟通满意度。

    2020年06期 v.34 794-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管理科学新冠专项"综述

  • 面向新冠疫情需求 夯实管理科学支撑——管理科学部新冠专项部署实践与思考

    任之光;刘作仪;杨列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以下简称"新冠专项"),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重要论述精神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面向国家需求部署项目机制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总结新冠专项立项及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历程。结合管理科学部积极参与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实践,总结管理科学部的创新性做法和经验,提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部署项目的机制,包括强化顶层设计、面对需求快速响应、加强过程管理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管理支撑决策能力建设。

    2020年06期 v.34 804-8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