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双清论坛”专题:开放科学的实践与政策

  • 科技预印本库的政策动向与政策挑战

    张智雄;黄金霞;陈雪飞;王玉菊;

    论文梳理了科技预印本库的国际发展趋势;从国际重要预印本库自身、科研基金为代表的科技管理部门、以及科技期刊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预印本交流的相关政策动向;研究提出了我国科技预印本库建设中面临的5个方面政策挑战:政策定位不清晰,政策机制不完善、高层管理政策缺失、得不到期刊出版政策支持、政策起点高度不够;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预印本交流体系的4条政策建议。

    2019年03期 v.33;No.152 219-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建立权责明晰且能力健全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以高能物理领域为例

    齐法制;陈刚;程耀东;

    高能物理(也称粒子物理)研究一直处于物质科学的最前沿,大科学装置往往是物理基础研究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之重器,为基础及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大科学装置产生的数据是一座极为重要的科学金矿,而科学数据的开放与共享是科学数据效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前沿物理大科学装置包括面向特定学科的专用研究类装置和服务于多学科交叉前沿的公共服务平台类装置,两类装置科学数据构成大体一致,均包括实验数据、模拟数据以及文档、成果和专利等数据,但在数据主权和共享机制上则存在较大差别。专用研究装置和数据采用合作组模式,合作组有国内外科学家共同参与组成,并在合作组框架下实现科学数据共享和利用。公共服务平台类大科学装置数据管理和共享则仍然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和规范,需要结合我国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和领域特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和实践。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应遵循"尽量共享、不得已才受限"的原则,推动科学数据的效能最大化,并在经费保障、技术研发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予支持。

    2019年03期 v.33;No.152 22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 数据出版的趋势、机制与挑战

    孔丽华;习妍;张晓林;

    数据出版是激励数据传播、促进数据共享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研数据存储库、国内外主要科技出版商、代表性学术研究期刊和专门数据期刊的调研,对当前作为数据文档自存储发布、作为学术论文辅助数据文档发布、作为专门数据论文发表等三种机制进行了分析,提炼梳理了它们的数据出版政策要素,分析了我国数据出版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2019年03期 v.33;No.152 237-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开放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管理平台机制、功能与流程——基于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案例的分析

    史广军;焦文彬;

    本文以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践为案例,具体分析了中科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的功能、关键业务流程、共享机制与规范以及仪器共享取得的成效,并对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出了相关建议。

    2019年03期 v.33;No.152 246-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 开放科学社区发展现状、挑战与政策建议

    曾燕;龙艺璇;王胜兰;任真;

    依托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科学社区发展初见成效,但已有研究表明社交网络平台对科学家群体覆盖和使用频度不高,其潜在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本文从科研人员参与、知识内容与思想分享、网络服务平台运营三个角度分析了所存在挑战。在分析开放科学社区发展所处政策环境基础上,本文提出应积极支持发展本土开放科学社区,支持科研人员利用全球有影响力的专业型开放科学社区;应继续推动论文和数据开放获取,推动各学科、各行业形成社交媒体使用指导原则与规范;应加强激励机制研究,通过政策试点等方式引导发展三个政策建议。

    2019年03期 v.33;No.152 253-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研究进展

  • “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结题综述

    王国彪;赖一楠;卢秉恒;雒建斌;黎明;刘红忠;刘磊;叶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纳米制造的基础研究"历时8年于2018年完成结束评估。重大研究计划实施过程中,在基础理论方法、关键技术、核心仪器装备、典型工程示范应用等几个层面取得了系列集成成果。本文概述了该计划在亚纳米材料去除机理、纳米尺度结构成形、跨尺度批量化制造的原理与方法、系列纳米制造装备国产化等关键技术上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性进展。文中展望了纳米制造研究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未来关注的重点学术方向。

    2019年03期 v.33;No.152 26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管理纵横

  • 2018年依托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及管理成效分析

    吴卫红;刘佳明;冯兴奎;盛丽莹;

    依托单位是科学基金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也是科学基金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在科学基金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2018年获科学基金资助的依托单位从省域、学部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选取获资助数排名靠前的200家依托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最新国家文件精神对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发现:(1)依托单位高度重视科学基金管理工作,管理制度体系较为健全;(2)科学基金经费管理较为规范,间接经费使用逐渐放开;(3)科研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科研诚信氛围仍需加强。

    2019年03期 v.33;No.152 275-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管理改革实践与思考:基于2016—2018年间接费用核定数据分析

    唐福杰;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实施间接费用核定管理改革。至今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也有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地方。本文基于科学基金2016—2018年间接费用核定情况分析,初步总结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管理改革实践经验,探讨未来的深化改革方向。

    2019年03期 v.33;No.152 281-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4—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效及管理工作回顾

    王江;张永娟;许璟;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14—2018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介绍了单位整体科研产出和科学基金资助成效,回顾了本单位科学基金组织和管理工作,以期为新时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促进单位基础研究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2019年03期 v.33;No.152 287-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借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升西部医学院校基础研究能力——以遵义医科大学为例

    徐靖宇;李文聪;徐进;范英杰;

    本文对遵义医科大学1991至2018年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获资助变化趋势、获资助项目类型及学科分布等特点,总结了遵义医科大学基金申请的特点,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考。

    2019年03期 v.33;No.152 291-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科学资助机构流动编制用人制度的分析与思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为例

    张蕾;赵玉晓;赵礼;王翠霞;周延泽;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深度优化期,基础研究发展正在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科学基金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流动编制用人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本文首先针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的流动编制用人制度进行了分析。进而,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流动编制用人制度沿革划分为制度尝试期、制度规范期和制度转型期三个时期,并对2002—2016年流动编制项目主任的规模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流动编制用人制度推动了科学基金共同体的建设与完善,有效促进了隐形知识传递,制度实施中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加强流动编制工作人员的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2019年03期 v.33;No.152 296-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科学论坛

  • 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运营与服务创新管理的理论与实证

    陈晓红;唐立新;李勇建;霍宝锋;刘士新;顾远东;张兴伟;吴刚;

    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经济及商业模式,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01期双清论坛的研讨结果,概述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我国企业运营与服务创新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梳理了运营管理学科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生产与质量管理、服务运作管理三个前沿领域的主要理论成果,并提出了三个前沿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探索和凝练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运营与服务创新管理的新机遇、新理论、新方法,为我国企业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2019年03期 v.33;No.152 301-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德国大科学装置的开放共享机制及启示

    王慧斌;白惠仁;

    开放共享是大科学装置管理的世界性问题。德国国内大科学装置的开放管理借由评估体系、与企业合作研究的创新文化、与高校合作的科教协同推动实现,同时还在与外部资源开展大科学装置跨国合作时注重面向世界的开放共享。对照中国大科学装置开放管理现状,德国经验为中国大科学装置管理提供了完善开放共享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科教协同发展、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的启示。

    2019年03期 v.33;No.152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学术产出评价研究:以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科技基础设施为例

    李宜展;刘细文;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其运行绩效评价是一个普遍性难题,缺乏有效评价框架。本文以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为例,从投入和产出角度入手,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和可视化方法,从财政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产出的总体规模、前沿突破、影响力、学科交叉与融合、科技传播与交流、对产业技术的支撑等方面,评估德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学术成果产出和运行绩效。

    2019年03期 v.33;No.152 31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