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行进中的中国科技评价制度改革

    程津培;李晓轩;徐芳;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影响力快速提升,举世瞩目。例如,近年来中国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2007—2017年的10年间SCI论文累计发表数量及引文量均已居世界第二,等等。但是人们也看到,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以数论文、专利及人才"帽子"等为标志的量化评价的制约,这种过度量化的评价导向已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正常的学术生态。由此,中国科技评价处在迫切需要转变发展道路的关键时刻,即抑制过度量化评价倾向、发展更加关注科技质量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以保证能够有更多原创性科学与技术的突破性成果产出,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2019年02期 v.33;No.151 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双清论坛”专题: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 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现状与问题

    翟明国;吴福元;胡瑞忠;蒋少涌;李文昌;王汝成;王登红;齐涛;秦克章;温汉捷;

    以稀有、稀散和稀土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用途。近年来,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先后制定了各自的关键矿产资源发展战略。未来几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将会为这些资源的持续安全供给进行不懈努力。本文扼要总结了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为"稀"、"伴"和"细";提出关键金属矿床的五种主要类型,即花岗岩-伟晶岩型、碱性岩-碳酸岩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型、热液贱金属硫化物型和风化-沉积型;建议应重点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关键金属元素多圈层循环与超常富集机理以及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与高效清洁利用。

    2019年02期 v.33;No.151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关键金属元素的多圈层循环与富集机理: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蒋少涌;温汉捷;许成;王焰;苏慧敏;孙卫东;

    关键金属对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和尖端武器等新兴产业非常关键,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关键金属矿产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找矿勘查和绿色利用等研究迫在眉捷。本文对关键金属矿产资源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该重视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疏理,建议重点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深入研究:一是开展关键金属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的研究,二是开展重大地质事件和层圈物质循环过程与关键金属成矿关系的研究,三是开展关键金属元素超常富集条件的研究。针对稀有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和其他稀贵金属(如铂族元素、铬和钴)的不同特性,本文分别对它们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2019年02期 v.33;No.151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中亚及邻区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与主要科学问题

    李文渊;洪俊;陈博;刘江;马中平;杨博;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所在的中亚及邻区,横跨特提斯和古亚洲造山带,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地理位置优越,是境外矿产风险勘查和开发利用的优先地区之一。开展该地区战略性关键矿产的成矿规律研究和资源潜力评价,能有力推动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手段的进步,为境外战略性关键矿产大型资源基地的建设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古亚洲和特提斯构造带的基本构造格架和成矿单元划分,梳理了区域内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特征和研究进展,并对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进行了阐述。

    2019年02期 v.33;No.151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 新时代中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

    王安建;王高尚;邓祥征;周凤英;安海忠;钟维琼;李华姣;刘刚;马哲;胡东滨;成金华;闫强;代涛;钟美瑞;王小林;

    基于第214期"双清论坛",本文总结了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重大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了矿产资源安全与管理领域近年来通过管理科学、经济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凝练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该领域的重大前沿研究方向和科学基金资助战略。

    2019年02期 v.33;No.151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研究进展

  • 免疫干预新策略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杨建岭;王佳;吕群燕;

    免疫干预的策略主要包括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免疫干预和免疫治疗的研究在近年均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免疫干预新策略论坛,从免疫预防、免疫治疗、重大疾病免疫干预新策略等方面,概述了我国免疫干预新策略的研究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2019年02期 v.33;No.151 141-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管理纵横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的智能化探讨

    江虎军;郝艳妮;徐岩英;孙瑞娟;

    进入新时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需要更公正、更高效的同行评议。实现同行评议中评审专家的智能指派,不仅有可能解决给基金管理者带来的超负荷工作压力,而且也可以使同行评议更加规范、合理,从而提高同行评议质量,维护基金的荣誉,赢得广大科学家对基金的信任。通过2年多的探索发现,我们认为同行评议的智能化是完全可能的,而且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提高同行评议质量。

    2019年02期 v.33;No.151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吴勇;朱卫东;刘卫;马建;刘海波;

    为了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综合信用评价体系,本文在系统总结梳理依托单位信用评价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信用评价的本质内涵与核心特征,从依托单位基本信息、守信行为信息和失信行为信息(包括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三个方面,构建了依托单位信用评价信息集成框架,基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中的大数据,提出了依托单位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级模式,探索建立基于信用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依托单位分级分类管理,也为基金委推动落实依托单位信用评价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2019年02期 v.33;No.151 154-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绩效评价探索:产出、成效与影响

    李志兰;郑知敏;谢焕瑛;刘权;宋琦;张剑;叶选挺;

    重大科研仪器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的关键工具。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在推动基础研究、促进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解决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面临的更为多元、更为复杂的绩效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政策文件与课题报告、调研项目实际承担单位以及访谈相关科研管理人员等方式,对2017年度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执行情况、工作进展及结题情况等进行绩效数据收集与绩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2012—2017年度的资助项目数据,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成效与影响进行了整体分析。

    2019年02期 v.33;No.151 162-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青年千人计划”项目获资助者入选前后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2013年化学领域获资助者的案例研究

    程豪杰;徐文涛;

    在科学技术迅速变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以及人才流动国际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全球人力资源的竞争。本文以2013年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这些入选者统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化学领域入选者影响力分值的大小及其变动情况,对相关学者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本土培养博士的质量并不比国外的差,且发展后劲很足;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入选者回国后的发展较好,学术影响力扩大较为显著;从入选者影响力分值的升降趋势来看,入选前后影响力分值的差异不大,说明了这些入选者科学研究水平的稳定性;从申报单位与毕业院校的关系来看,入选者回国后工作单位的选择具有一定"母校情节"。

    2019年02期 v.33;No.151 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基于预算管理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探讨

    聂建青;

    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预算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主要风险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风险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9年02期 v.33;No.151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临床医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效果分析:基于论文产出视角

    马路;高书春;戈一冰;

    为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临床领域的资助效果以及我国临床领域研究发展现况,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总体情况、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国际合作和高水平论文分布等5方面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临床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SCI论文产出占比逐年攀升,学科分布重点集中于肿瘤学、神经科学等6个方面。Q1、Q2区期刊的论文占比累计达62.18%,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合作较为密切。我们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在临床医学领域不断鼓励科技创新,鼓励各学科均衡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019年02期 v.33;No.151 180-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现状及新时代发展策略研究

    刘兆庆;高天晓;齐昆鹏;王星;

    新媒体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渠道。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依据"5W"(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科学基金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新时代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2019年02期 v.33;No.151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研究:基于中国和泰国组织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分析

    纪军;史翊翔;张永涛;肖睿;张会岩;

    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泰合作研究项目"生物质催化热解-齐聚异构制取高品质车用燃料的基础研究"的实施经验,从组织间国际合作项目开展情况,本合作项目涉及的生物质制备高品质车用燃料研究背景和现状,结合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国际合作项目开展的良好模式,推进了"一带一路"国家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

    2019年02期 v.33;No.151 19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兼顾追求卓越与包容性的美国科学基金会:从资助战略到资助区域分布

    张祚;王文泽;魏芹;

    成立科学基金资助机构是世界范围内支持本国基础研究发展普遍采用的途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不但对美国科学发展影响深远,也是各国科学基金发展的学习典范。基于基础研究特征与科学基金形成的必然性,从"核心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三个层面对美国NSF的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分析了NSF核心价值、资助战略中追求卓越与兼顾包容性的特点,并进一步基于统计数据分析了NSF不同项目类型的区域分布特点,以期为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发展提供借鉴。

    2019年02期 v.33;No.151 197-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资料信息

  • 我国学者在缺血性卒中的神经免疫炎症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吴镭;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230026、81630028)资助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课题组研究揭示双阴性T细胞介导缺血性脑卒后免疫炎症的作用及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Doublenegative T Cells Remarkably Promote Neuroinflamma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双阴性T细胞显著促进

    2019年02期 v.33;No.151 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中外科学家在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李积明;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61144004和4157513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客座教授Daniel Rosenfeld(一作兼通讯)联合国内南京大学汪名怀教授(共同通讯)、浙江大学俞绍才教授(共同通讯)、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朱延年博士(共同第一作者)等多家合作团队的研究人员,在气溶胶间接气候效应研究方面

    2019年02期 v.33;No.151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我国学者在宽吸收线类星体外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刘强;王挺贵;刘桂琳;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233002,11421303,U1431229,11373024,11233003,11873032,11673020,1170302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刘桂琳教授课题组和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合作者在宽吸收线类星体外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光谱吸收线光变,首次通过大样本统计获得类星体所驱动的高速气体外流的物理性质分布。该成果以

    2019年02期 v.33;No.151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中国学者在晶体材料超声速螺位错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雷天刚;白坤朝;张攀峰;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425211,1179029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魏宇杰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金朝晖教授、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合作,利用分子尺度计算和理论分析,首次发现晶体材料中超声速运动的螺位错。研究成果以"Supersonic Screw Dislocation Gliding at the Shear Wave Speed"(螺位错的超声速运动)为题,于2019年1月29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链接:

    2019年02期 v.33;No.151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正>第14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举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五家编辑部参与推荐科学研究进展,经会议初选及两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专家学者网络投票,最终遴选出排名前十位的科学进展。该项活动旨在宣传我

    2019年02期 v.33;No.151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