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和支持原始性创新研究

    李主其

    <正> 今天,生命科学部在这里举行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议。我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加答辩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想借此机会,将中央对我委的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计划纲要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同时,对评审工作提几点意见。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 “面向21世纪科学基金制国际论坛”隆重举行

    <正> 2001年8月1—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举办的“面向21世纪科学基金制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领导到会,来自世界24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基金组织负责人,有关国家驻华大使、参赞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面向21世纪的科学基金的发展战略。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席酉民

    <正> 1我的奋斗与事业 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经过4年农村生活后,于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1982年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10月以论文《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大陆培养的第一位管理工程学博士。读博士期间破格晋升为讲师,获博士学位1年后再次破格晋升,成为当时西安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92年赴加拿大合作科研7个月,当年回国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管理工程学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我与科学基金

    潘晓玲

    <正> 光阴荏苒,15年弹指而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不仅发现和资助了一批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项目,而且帮助和扶持了一批青年学子的成长。许多的青年学子正是通过承担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得到锻炼,并在科学上逐渐走向成熟的。而我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回首自己在科学研究上所走过的道路,我永远不会忘记是科学基金帮助我迈出了稚嫩的脚步……。我和科学基金一同成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一份深深的感激,这份感激多年以来一直存放在我心灵的深处。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我们向吸附科学进军

    郭坤敏

    <正> 1987年4月30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凭着对科学执着的追求,我大胆提出“低浓度有机蒸气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申请课题。 这一课题是针对军事领域防护高毒性(允许透过极低浓度)的吸附过程,属应用基础研究,它也涉及民用高科技(微电子的高洁净环境)。根据我们20多年的研究,发现原苏联杜比宁(Dubinin)院士的D-R方程在低浓度吸附范围出现偏离,不能准确予示低浓度(高毒性)有机物(毒物模拟剂)的问题。我们提出研究,企图建立自己的方程式,由于偏向理论,当时一时难于被理解、接受,难于申请到课题。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春天的种子

    程一兵

    <正>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93年6月阔别8年后第一次回国的情景。飞机刚进入中国上空,我就将头紧紧地贴在机窗上不住地向下望。遥望着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地山川,思念着久别即将重逢的亲朋好友,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后来的事实表明,这次旅行不仅圆了游子思乡梦,而且为我以后与国内科技人员的合作以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奠定了基础。那次回国,我顺便参观了上海和武汉的几所大学和研究所,对国内在陶瓷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尽管是8年来第一次用中文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而且我对有些专业词汇的中文表达不甚准确,但用母语交流使我与国内同行间的距离一下就变得很近。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积极参加“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

    刘卫

    <正> 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决定共同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并正式成立“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任领导小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委员会主任陈佳洱为领导小组成员。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全球变化的新挑战

    林海

    简要回顾了过去10年国内外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下一个10年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新框架,探讨了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支持方向的建议。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挑战和机遇

    王中林

    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史上,蒸汽机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实现了机器代替手;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实现了机器代替脑。纳米技术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它将使人类进入智能化的类生物体系的生产时代,这意味着纳米科技的最高宗旨是制造出类似于动物具有感官,智能,反馈,自修复等高级功能机器的一门技术。本文从未来科技发展对人类提出的挑战和机遇出发,阐述了发展纳米科技是迎接这些挑战的必经之路。发展纳米技术是势在必行,机不可失。从科学角度本文也论述了什么是纳米科技,为什么发展纳米科技目前如此之火热。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谢强,薛松涛

    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及其概念设计,综述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对于结构监测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作了介绍,最后对结构监测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了展望。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对单分子表征与控制的研究进展

    侯建国,李斌

    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探测材料表面局域的原子级分辨率的空间和电子结构,可操作性强,极大地增强了科学家表征单分子结构,研究单分子物理、化学特性,和操纵单原子、单分子并构造纳米器件的能力。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单分子表征和操纵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在单分子尺度下若干特殊的物理现象和效应,说明了单分子研究对物理学和其他学科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TRAIL受体及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

    季军捷,卫立辛,时玉舫

    TRAIL(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是新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TNF)成员,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其中受体决定着TRAIL的生物学功能,在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受体的结构组成与功能比原先所认识的更为复杂,并且在组成结构与功能上存在不一致性,提示TRAIL受体对TRAIL功能的调节具有系统性,尚有许多待认识和研究的地方,本文仅对TRAIL受体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 第四届管理国际会议在西安举行

    <正>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与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管理国际会议于2001年5月5—7日在新落成的西安交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二十一世纪材料研究的新趋向——多相材料

    郭景坤

    从二十世纪材料研究的过程,可以了解到多相材料的研究已日益为人们所注目。在新的世纪开始时,多相材料的研究将是新材料发展的趋势。但是,它将不同于以往复合材料的概念。多相材料将模糊各类材料的界限,它应是集各组成相材料的性能长处于一身,从而表现出突特的性能。它要博取各类材料的先进工艺,集中当前材料研究的最新成就。以满足使用上的要求为目标,主张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考虑材料的研究思路。这将拓宽材料研究的视野。可以预示,多相材料将为材料家族增添新的血液。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中国建筑业的适度规模与就业问题

    金维兴

    通过建筑业生产力要素特质及其对生产能力影响力的相关分析,提出了界定中国建筑 业适度规模的有用信息和改善其就业状况、实现产业文明的三项合理建议。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中国应实施知识发展国家战略

    胡鞍钢

    本文探讨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知识创新能力方面(如SCI)与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如国际专利数)的巨大差距,并分析了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根据知识的经济学特征,如公共物品性质,作者认为政府需要对知识生产予以必要的资助。通过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促进私人对科学与技术进行投资。作者提出21世纪是知识发展的世纪,中国应当把实施知识发展战略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 斑尾榛鸡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

    孙悦华

    <正> 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是我国特产松鸡科鸟类(图1),国家I级保护动物,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南部和西藏东部的高山森林中。由于长期的森林砍伐及某些地区的过度猎杀,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严重减小,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鸟类[1,2]。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通报批评两起抄袭他人科研论文的行为

    本刊编辑部

    <正>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相继发出两起抄袭他人科研论文的通报。 通报指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师李某在东南大学进修期问,与东南大学教师夏某联名在《吉林化工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数据库中判别式规则的自动发现”的论文。经调查核实,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华癸中生根瘤菌与紫云英共生固氮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周俊初,史巧娟,谢波

    <正>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初足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Aequoria victoria)中发现的发光蛋白[1]。天然GFP的生色团由65—67位Ser-Tyr-Gly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并经环化和脱氢形成一个咪唑环[2]。其最大激发峰为395nm,在475 nm处有一副激发峰,最大发射峰位于510nm。gfp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具有许多优越性:首先它分子量较小,只编码238个氨基酸的多肽,对细胞没有毒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21世纪生物科学前沿论坛”在京举行

    吕群燕

    <正> 为庆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15周年及CLISBEA实施20周年,由北京大学、吴瑞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1世纪生物科学前沿论坛”报告会于2001年6月21—25日在北京大学交流中心会议厅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科技部前部长朱丽兰、教育部副部长韦钰、诺贝尔奖获得者Joseph Goldstein博士、Michael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成果介绍

    董建华

    <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有机/聚合物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最近已通过由蒋民华、王启明、徐叙瑢院士等9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结题验收。该项目承担单位有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项目负责人是沈家骢院士。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 加强基础研究 促进学科发展

    李淼泉,介万奇,翟佑军

    <正>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自1985年首次获准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资助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逾100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项,获资助经费1 082.4万元,受资助教师50人。历年获项目资助数如图1所示。这些项目的资助为我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条件保证。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基础研究创新给科研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

    于正,郑巩,李一军

    <正> 今天,创新的意识可谓深入人心,但在基础研究创新中仍有人存在着思想上的误区。微观观点认为创新是科学家自己的事情,科研管理不存在创新的问题;而宏观的观点则割裂了创新的环节,认为创新是纯政府行为,与科学家的关系很弱。我们认为,基础研究管理创新关键是创造一种能使人们持久创新的制度和环境。其中创造原始性创新的优良环境最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管理创新则必源于基础研究创新发展的需要。现在尤为迫切的是直接服务于科学家的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要适应基础研究创新发展的更高要求,在自己的管理中进行创新。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关于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础研究绩效评价若干方法的思考

    沈新尹

    <正> 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项目计划乃至资助机构的绩效评价一直是科学界关注的热点。从管理层面的角度考虑,所关心的是科学投资对科学本身、以及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回报——直接的或间接的,近期的或长期的,显现的或潜在的。对基础研究而言,其绩效评估比其他任务导向的项目计划更复杂,因其产出或影响往往是长远的、潜在的或间接的,不易为人们所认识。如何正确地评价基础研究的绩效是一项科学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评价指标系统建立不当,过于强调某一方面或忽视另一方面,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误导,从而损害基础研究本身。因此,如何从基础研究的规律性、产出的特殊性出发,对可能体现基础研究绩效的各项指标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以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标体系,是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问答(一)

    我们经常接到读者的来信,有的是第一次申请基金项目,渴望了解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ABC;有的不仅希望了解申请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还希望得到详尽的解释;有的希望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设立项目的最新动态。为此,我们开辟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知识问答栏目”,对于读者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将给予详尽解答。我们热诚欢迎广大科研人员随时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来信询问,我们将尽力为大家服务。本期内容选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中心和政策局对外宣传介绍材料。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南京大学微结构物理研究创新群体情况简介

    刘喜珍

    <正> 1.基本情况 南京大学微结构物理研究创新群体主要依托于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1984年首批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之一,主要从事固体微结构研究,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该实验室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年轻人为群体的新一代研究核心组。主要学术带头人有王牧教授、王伟教授和王惠田教授等。他们都曾在国内外取得相关的专业博士学位,其中3位是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位获得杰出青年基金,35岁以下研究人员9位。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第二届海峡两岸催化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

    孟宪平

    <正> 2001年4月2—5日“第二届海峡两岸催化学术会议”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邓景发院士任大会主席。与会代表共42人,其中台湾代表17人,大陆代表24人,美国代表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方面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

    2001年05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下载本期数据